第六十五章 初识变法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
白洁小说 >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> 第六十五章 初识变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十五章 初识变法

  仅仅只看到申不害变法的一角,杨华已经大为震动,怪不得各国都要变法强国,仅申不害对农业的种种措施,便与他所熟悉的周地有着天壤之别。

  若是周地也行此法,民众又岂会困窘如斯。

  此时的杨华就如一个虚心受教的学生,通过一个个农夫之口,一步一观地踏入了法家天地。

  申不害变法之后,苌弘也是首次进入韩境,心里自然百味杂陈。他一生都在追求以王道治国,重兴三代之治,建立人间乐土。

  可惜他不仅没有任何施展的机会,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对其无比忠心的周室陷入衰落,让他深感无力。

  两人走走停停,时而与农夫交谈,时而驻足观望,速度反而比之前更慢了,直至入暮时分二人竟然还没走出新安谷地。

  杨华之前对法家理念并无涉猎,当然也就毫无兴趣,所以当日赵胜询问他对变法强国的见解时,他竟无言对。可是这一番亲身见证了变法带来的巨大变化,让他对这个诸子百家中原本最不感兴趣的法家大为改观。

  唯一让他不解的是,一旦他问到农夫们对于变法的看法,他们无不脸色大变,立即匆匆而去,像躲瘟疫一样躲着杨华。

  如此几番之后,杨华也大致明白了其中的禁忌:庶民们可以陈述变法法令,却不能对其进行评价议论,一旦非议变法,想必会遭致严重的惩罚。

  对于这一点,他颇有些不解,一条法令的颁布实施难道不应该先进行广泛的讨论么?不过他也是初步了解法家,当下也没有再纠葛于此。

 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,最该励行变法的无疑就是周王室了。

  周公制订的礼法已经运行了七百多年,天下形势早已大变,周室自己的情况更是面目全非,仍将周礼奉为圭臬简直是不可思议,难怪会困窘到如此地步。

  对比着申不害的部分变法内容,杨华却发现想要在周地变法,其难度何止十倍于韩国。

  申不害还能夺取贵族财富来补贴民众取得发展的强劲推力,周地却半点法子也没有。刘、单二氏虽然没有公然宣告,但其离国已经成为事实,整个周地唯一剩下的贵族便是颜氏—这个为三代周王当管家而自陷落魄的冢宰。

  寻了最近的官驿落脚之后,杨华兴致未减,草草用餐之后便到苌弘屋里主动请教各国变法情况。

  齐国、魏国都是因变法而强,韩国的变法仅仅一角便令他深为震憾,变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大势,若是仍如之前那般对其一无所知,想要在这个时代立足无疑痴人说梦。

  苌弘虽然不是法家,可因为齐魏的强盛,天下列国无不对其变法举措有着广泛的研究,他虽然知之不详,倒也略明概貌,正好适合给杨华充当启蒙者。

  天下变法虽然公认以管仲为先,但其实在此之前便有不少诸侯在进行零碎变革,只是其取得的成效最大,便成为理所当然的标杆人物。

  原本的历史上,管仲所在的时期正是周室伐郑受辱,开始失去威信后不久。时间线被搅乱之后,其出现的时间竟然推迟了数百年,但所做出的成就却毫不逊色。

  在苌弘这个王道治国派的眼里,不论是管仲还是李悝,乃至当前的申不害、卫鞅等人,其变法的本质其实并无差别,都是打着变法的名号,实质加强君主集权,废除传统封建。苌弘的语气虽然有些酸溜溜的意味,但这些人做出的成果却令他无力辩驳。相比之下,那些固守周礼的诸侯国,已经没有一个留存于世了。

  虽然有着固有的偏见,但却并不妨碍杨华对齐魏变法的了解。

  越是了解,他对周地的感观便愈加下降。即使新继位的姬延真的下定决心在周地实施变法,想要复兴周室也是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。

  齐国有盐铁之利,魏国有兵甲财货之强,韩国还能夺取贵族财富作为启动资金,秦国的变法目前苌弘也不知晓,但以杨华所了解的历史趋势,当然也有着可取之处,否则哪里会成为最后的赢家,而这些都是周地无法企及的。

  就算抛开这些因素,周地还有一个完全无法解决的致命缺陷:人口。

  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室,人口竟然只有三万出头,且不论其中还以老弱居多,就算全都是精悍壮劳,也没有可能与列国相争。

  人口的增加可不比财货、粮食,仅能通过自然繁育和战争掠夺。即使忽略掉周人正不断离国的现状,极度的贫困也让周地的人口增涨几近停滞。

  至于战争掠夺就更不用说了,两个在列国眼里不过是芝麻小国的东、西周公国都可以轻松地战胜周王室,现存的其他各国对周王室来说就更是难以比拟的庞然大物了。

  无法解决人口的死结,周室便绝没有重新崛起的可能,不管是谁来主持变法,不管周王如何坚决支持,结果都不会有多大的变化。

  在与杨华的交谈中隐隐感知到这一点的苌弘也显得落寞起来,仕周二十年,他无时不思虑着振兴周室之法,直到今天与杨华畅论各国变法,再暗自对比之后,终于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绝望的滋味。

  “准备何时离周?”苌弘意味萧索地问道,这才明白杨华此番出行并不是陪伴自己那么简单。

  杨华也毫不避讳自己的想法,坦然回道:“尚未决定好行止,静待时机。老师呢?周地恐怕已不宜久居。”

  苌弘一愣,似乎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,此时一得杨华提醒,才不得不予以正视。

  别的不说,他这次的路费都需要杨华接济,刘氏离周后,他已经没有了经济来源,维持生计都将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。

  杨华目前手里还算宽裕,就算苌弘不提,照顾他的吃穿住行自会尽心尽力。可杨华也明确表示会择机离周,那他又能依靠谁呢?空有一身才学,却沦落到连生活都难以为继,这让他情何以堪。

  当然,以苌弘的名气,随便去哪一国都不难得到一官半职,收入绝对远超在周地。偏偏他一生的追求都是辅佐周室,要让他转投他国,并借天象宣扬这些国家才是天命所归,无论如何都是他不愿接受的。

  形势逼人,就算杨华不问,但忠心可不能当饭吃,思考自己的去留也是早晚的事。沉吟良久,苌弘长声叹息:“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或许,或许会回蜀地故国,隐居山林度此残生吧。”

  杨华默然不语,他对苌弘的尊敬丝毫无假,可现在他也自身难保,又如何能许下任何承诺。

  夜渐深沉,师徒二人却难以入眠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j11.cc。白洁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bj11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